Chapter5 電子商務基礎建設
5.1網路基本概念的認識
5.1.1電腦網路種類
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
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WAN)
5.1.2網路作業系統
對等式(Peer to Peer)
主從式(Client to Server)
5.1.3網路拓樸Topology結構
匯流排(Bus)網路
星狀(Star)網路
環狀(Ring)網路
5.1.4網路傳輸媒介
雙絞線(Twisted Pair Cable)
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
光纖(Fiber Optics)
微波(Microware)
無線電波(radio)
通訊衛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5.1.5網路傳輸技術
基頻傳輸(baseband transmission)是數位式傳輸方式,係利用間歇性的電流或光波脈衝來傳遞資料訊號。
寬頻傳輸(broadband transmission)是類比式傳輸方式,係利用電波不同頻率的特性將傳輸路徑分為數個傳輸通道。
5.1.6網路傳輸模式
單工傳輸Simplex
雙工傳輸Half Duplex
全雙工傳輸Full Duplex
5.1.7網路架構
(一)OSI模型
實體層Physical Layer 以電流或光波的方式將資料位元傳送網路媒介上
鏈結層Data Link Layer 負責將資料轉換成實際傳輸用的形式
網路層Network Layer 決定網路位址與傳輸路徑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驗證資料的正確性
會議層Session Layer 負責控制資料流量,可讓應用程式在兩台電腦之間建立連線
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 決定資料交換的格式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擔任應用程式與網路之間的介面,可產生或接受訊息
(二)DoD模型 TCP/IP協定組合
連結層(Link Layer)又稱為網路介面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網際網路層(Internet Layer)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又稱為主機對主機層(Host to Host Layer)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三)OSI模型 vs. TCP/IP(DoD)模型
5.1.8通訊協定
係用來決定電腦間如何透過網路與彼此通訊法則來進行通訊,其法則包括可相互操作性、層級化、以及終端對應終端。
5.1.9網路設備
增頻器Repeator 延伸既有網路,避免訊號衰減使之繼續傳遞
橋接器Bridge 連接實體層不同的兩個網路
路由器Router 根據資訊框(Data Frame)之目的地位址選擇路徑加以傳送
閘道器Gateway 執行網路通訊協定及頻寬的轉換工作
集線器Hub 用來連接數個網路設備而使網路易於管理的中央控制裝置
數據機Modem 可將數位訊號和類比訊號作互相轉換的裝置
5.2網際網路上的網路服務
遠端連線Telnet
全球資訊網WWW
檔案傳輸協定FTP
電子郵件Email
5.3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CP/IP)
5.3.1TCP/IP簡介
5.3.2TCP/IP協定設計的目標
良好的回復能力
處理錯誤比例的能力
子網路加進來時,不會影響既有的網路服務
與電腦廠商或網路種類無關
資料額外負擔很小
5.3.3IP位址
IP位址係用來識別網路上的裝置。目前網路上通用的第四版的IP版本IPV4的IP位址係由32位元(Bits)所組成,分為四欄,每欄八位元,換算為十進位則為256,實際計數則是從0到255。IP位址分為兩部分,網路位址和主機位址,網路位址所代表的是一個網路單元,主機位址是這個網路單元中的主機位址。
5.4寬頻網路的商務應用
寬頻網路的發展對B2C及C2C兩類電子商務交易的促進影響最大。
而寬頻網路的商務應用主要有:
家庭保全
視訊會議
隨選視訊
互動式電玩
遠距教學
遠距醫療
結合影音、文字的線上新聞府服務
5.5寬頻網路技術
5.5.1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ADSL
5.5.2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
5.5.3直播衛星Direct PC
5.5.4光纖Fiber
5.6無線通訊技術
5.6.1無線個人網路(WPAN)IEEE802.15
藍芽 IEEE802.15.1
超寬頻 IEEE802.15.3
Zigbee IEEE802.15.4
Zigbee是一種短距離無線個人網路技術具有如下特性:
複雜度低
價格低廉
省電性極佳
使用方便
應用廣泛
5.6.2無線區域網路(WLAN)IEEE802.11
(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與IEEE802.11
(二)Wi-Fi與IEEE802.11b
(三)IEEE802.11a、802.11b及802.11g的比較
5.6.3無線都會網路(WMAN)IEEE802.16
WiMAX的優勢:
傳輸距離短
傳輸距離快
沒有最後一哩(Last Mile)的限制
提供多樣化的多媒體服務
5.6.4無線廣域網路(WWAN)IEEE802.20
5.6.5無線射頻技術(RFID)
RFID技術除了有高儲存容量,足以放置EPC辨識碼的優點外,RFID技術還具有多項之優越性,得已超越目前的條碼使用限制,其優點如下:
重複性使用
無屏障讀取
高儲存量
快速掃描
耐久性
安全性
5.7其他
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
附加式網路儲存裝置(NAS)
儲存區域網路(SAN)
資料來源:
電子商務概論特訓教材(第二版)ISBN:9789862042526
5.1網路基本概念的認識
5.1.1電腦網路種類
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
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WAN)
5.1.2網路作業系統
對等式(Peer to Peer)
主從式(Client to Server)
5.1.3網路拓樸Topology結構
匯流排(Bus)網路
星狀(Star)網路
環狀(Ring)網路
5.1.4網路傳輸媒介
雙絞線(Twisted Pair Cable)
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
光纖(Fiber Optics)
微波(Microware)
無線電波(radio)
通訊衛星(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5.1.5網路傳輸技術
基頻傳輸(baseband transmission)是數位式傳輸方式,係利用間歇性的電流或光波脈衝來傳遞資料訊號。
寬頻傳輸(broadband transmission)是類比式傳輸方式,係利用電波不同頻率的特性將傳輸路徑分為數個傳輸通道。
5.1.6網路傳輸模式
單工傳輸Simplex
雙工傳輸Half Duplex
全雙工傳輸Full Duplex
5.1.7網路架構
(一)OSI模型
實體層Physical Layer 以電流或光波的方式將資料位元傳送網路媒介上
鏈結層Data Link Layer 負責將資料轉換成實際傳輸用的形式
網路層Network Layer 決定網路位址與傳輸路徑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驗證資料的正確性
會議層Session Layer 負責控制資料流量,可讓應用程式在兩台電腦之間建立連線
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 決定資料交換的格式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擔任應用程式與網路之間的介面,可產生或接受訊息
(二)DoD模型 TCP/IP協定組合
連結層(Link Layer)又稱為網路介面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網際網路層(Internet Layer)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又稱為主機對主機層(Host to Host Layer)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三)OSI模型 vs. TCP/IP(DoD)模型
5.1.8通訊協定
係用來決定電腦間如何透過網路與彼此通訊法則來進行通訊,其法則包括可相互操作性、層級化、以及終端對應終端。
5.1.9網路設備
增頻器Repeator 延伸既有網路,避免訊號衰減使之繼續傳遞
橋接器Bridge 連接實體層不同的兩個網路
路由器Router 根據資訊框(Data Frame)之目的地位址選擇路徑加以傳送
閘道器Gateway 執行網路通訊協定及頻寬的轉換工作
集線器Hub 用來連接數個網路設備而使網路易於管理的中央控制裝置
數據機Modem 可將數位訊號和類比訊號作互相轉換的裝置
5.2網際網路上的網路服務
遠端連線Telnet
全球資訊網WWW
檔案傳輸協定FTP
電子郵件Email
5.3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CP/IP)
5.3.1TCP/IP簡介
5.3.2TCP/IP協定設計的目標
良好的回復能力
處理錯誤比例的能力
子網路加進來時,不會影響既有的網路服務
與電腦廠商或網路種類無關
資料額外負擔很小
5.3.3IP位址
IP位址係用來識別網路上的裝置。目前網路上通用的第四版的IP版本IPV4的IP位址係由32位元(Bits)所組成,分為四欄,每欄八位元,換算為十進位則為256,實際計數則是從0到255。IP位址分為兩部分,網路位址和主機位址,網路位址所代表的是一個網路單元,主機位址是這個網路單元中的主機位址。
5.4寬頻網路的商務應用
寬頻網路的發展對B2C及C2C兩類電子商務交易的促進影響最大。
而寬頻網路的商務應用主要有:
家庭保全
視訊會議
隨選視訊
互動式電玩
遠距教學
遠距醫療
結合影音、文字的線上新聞府服務
5.5寬頻網路技術
5.5.1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ADSL
5.5.2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
5.5.3直播衛星Direct PC
5.5.4光纖Fiber
5.6無線通訊技術
5.6.1無線個人網路(WPAN)IEEE802.15
藍芽 IEEE802.15.1
超寬頻 IEEE802.15.3
Zigbee IEEE802.15.4
Zigbee是一種短距離無線個人網路技術具有如下特性:
複雜度低
價格低廉
省電性極佳
使用方便
應用廣泛
5.6.2無線區域網路(WLAN)IEEE802.11
(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與IEEE802.11
(二)Wi-Fi與IEEE802.11b
(三)IEEE802.11a、802.11b及802.11g的比較
5.6.3無線都會網路(WMAN)IEEE802.16
WiMAX的優勢:
傳輸距離短
傳輸距離快
沒有最後一哩(Last Mile)的限制
提供多樣化的多媒體服務
5.6.4無線廣域網路(WWAN)IEEE802.20
5.6.5無線射頻技術(RFID)
RFID技術除了有高儲存容量,足以放置EPC辨識碼的優點外,RFID技術還具有多項之優越性,得已超越目前的條碼使用限制,其優點如下:
重複性使用
無屏障讀取
高儲存量
快速掃描
耐久性
安全性
5.7其他
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
附加式網路儲存裝置(NAS)
儲存區域網路(SAN)
資料來源:
電子商務概論特訓教材(第二版)ISBN:9789862042526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