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概論特訓教材 Ch4電子商務道德及社會議題

Chapter4 電子商務道德及社會議題
4.1電子商務道德
4.1.1電子商務道德包括的課題

隱私權(Privacy)
正確性(Accuracy)
所有權(Property)
存取權(Access)

4.1.2電子商務的基本道德概念
行為責任、告知責任、法理責任



4.2隱私權
4.2.1隱私權的涵意

任何能用來識別、找出、或聯絡個人的資料,謂之「個人可識別資訊」。而資訊隱私權包含特定資訊不受政府或商業公司收集的權利,以及個人有控制本身相關資訊之用途的權利。

4.2.2線上隱私權保護
通知/提示(核心原則)
選項/同意(核心原則)
存取/參與
安全性/完整性
強制執法/合理補償

4.2.3隱私權偏好平台
隱私權偏好平台(P3P)其目的是統一各網站隱私權政策的格式,它是一項標準,用來向Internet使用者傳達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4.2.4隱私權保護
個人有被告之資料收集的權利
企業有考量實際使用,適當收集資料的義務
個人有修改、刪除個人資料及選擇使用方式的權利
企業有保持資料正確性與即時性的義務
企業有安全管理並保護個人資料的義務
企業有展現對個人資料負責的義務

4.2.5電子隱私與電子商務同時共存
明示實行情況
消費者應有選擇之權利
顯示資料
公平執行或付出代價



4.3智慧財產權
所謂的智慧財產權包含了人類心智的各種有形及無形的產品。

4.3.1網路著作權
(一)網路上沒有著作權?
免費軟體(Freeware)
共享軟體(Shareware)
公共所有軟體(Public Domain)
美國自由軟體協會主導的大眾公有版權(General Public License)

(二)超鏈結(Hyperlink)問題
(三)視框鏈結(Framing)
(四)快取、代理主機與鏡射
(五)MP壓縮技術
(六)讓科技解決網路中的著作權問題

4.3.2網路專利權
專利法規定機器、人工產品、合成物、處理方式等均享有專利權。專利法背後的意圖是確保新的機器、儀器或工業方法的發明者。專利保護的是創意本身,不僅是表達方式而已。

4.3.3網路商標權
(一)商標權的涵意
商標權係用來表彰商品或勞務的來源,使商品或勞務能與其他提供者有所區別,也使消費者易於辨識。在商業上,商業的侵權行為測定係以:惡意誤導、混淆市場。

(二)商標權制度
(三)網域名稱
在某些電子商務較落後的國家,許多人搶先將國際知名公司的名稱進行網域名稱的登記,這樣的行為一般稱之為「網路蟑螂」。

(四)營業秘密
從指尖流失的秘密
亂碼與加密
投保駭客險
販賣名冊



4.4資訊倫理與法律
資訊倫理議題常見的謬誤:電腦遊戲謬誤、系統無害謬誤、資訊自由謬誤

無論各國法律的異同如何,各國發展電子商務所面臨的共通法律問題是:關稅與稅捐、電子付款制度、電子商務契約問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4.4.1資訊犯罪之調查程序
證據收集
調查行動
法律訴訟

4.4.2電腦網路犯罪的特性
散布迅速
身分易藏
證據有限
毀證容易
適法困難
跨國管轄
偵查不易

4.4.3電腦網路犯罪的類型
色情網站
網路販賣盜版光碟
販賣違禁、管制物品
贓物
電子商務詐欺
妨害名譽
入侵他人網站阻斷服務
電腦病毒
網路賭博
散播個人資料

4.4.4各類型網路犯罪的參考案例
(一)網路色情
散布或販賣猥褻圖片的色情網站
在網路上媒介色情交易
(二)網路上販賣FM2
(三)網路上販賣大補帖
(四)網路煽惑他人犯罪
軍火教父案
無政府份子文件集-網路上教製炸彈
(五)網路詐欺
騙取帳號,高價販書案
燒錄機變烏龍茶
(六)網路恐嚇
(七)網路誹謗與公然侮辱

4.4.5反網路侵佔消費者保護法令(ACPA)

4.4.6數位版權管理描述語言(Digital Rights Expression Language)
是一種script語言,為數位版權管理提供特定詞彙供版權擁有人及著作權人使用,可以限定提供的內容及使用者使用的方式,目的是希望使用者在存取或使用內容時,知道需要透過何種管道及付出何種代價,來取得使用上的許可。

主要數位版權管理描述語言有:
XrML(Extensible Rights Markup Language)
ODRL(Open Digital Right Language)
MPED-21 REL(MPEG-21 Rights Expression Language)



4.5道德兩難
當道德、社會和政治的歧異造成道德兩難時處理分析的第一步驟是確認並清楚地描述事實。當決策者面臨道德兩難問題時,有哪些道德倫理可以加強他們的道德思考是本階段的重點。

4.5.1結果論
功利主義
4.5.2規條基礎論
(一)普遍性理論
確認是否有人會因某一決策而影響到其需求或福祉,對那些被決策影響的人,確認對他們應負之責任,假如決策付諸實施,決策是否可被接受,如果某行為在各種情況都不正確,那它在某一特定情況下一定不正確。
(二)黃金法則
不做出自己也不希望做出的行動。
(三)正義原則
那些行動可以將成本與效益公平地分配至每一利害關係人,成本與效益之分配程序是否公正與明確,對那些達到不公平對待的人是否可有補償的機會。
(四)基本責任論
確認個人之基本責任,凡事需符合個人之基本責任。

4.5.3相對論
行事須依情境而變,確認環境之主要的道德信念與原則。

4.5.4權力論
確認那些人的權利會遭受行動的侵犯,確定個人權利之法律與道德倫理。

4.5.5美德論
行動有助於個人道德美德之增進,發展個人的特質

4.5.6決策實施
4.5.7決策回顧
4.5.8滑坡理論(theory of slippery slope)
4.5.9集體功利主義
4.5.10沒有白吃的午餐

資料來源:
電子商務概論特訓教材(第二版)ISBN:9789862042526

留言